发布时间:2021-04-27 15:01:23 阅读次数:1174
一、网格化介绍
1、网格化概述
根据属地管理、地理布局、现状管理等原则,将管辖地域划成若干网络状单元,并对每一网络实施动态、全方位管理。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,组织服务团队,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、精细化、个性化服务。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具备监控、督办、反馈功能,可避免城市的“死角”和“盲点”,是一种事前预警性管理。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和居民的良性互动。
2、网格化建设背景
2013年,十一届三中全会《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提出,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,创新社会治理体质,以网格化管理、社会化服务为方向,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。
2014年,习近平主席指出: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,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,尽可能把资源、服务、管理放到基层,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,更好为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和管理。
2015年,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即发《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》。第五条:把网络管理列入城市规划,将人、地、物、事、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范畴。做到信息掌握到位,矛盾化解到位,实现全国各县(市、区、镇)的中心城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。
2017年,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《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》:力争2018年底实现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全覆盖。
3、网格化优势
1、实现网格内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情、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
2、小事化解不出社区,大事调解不出街道
3、粗放型管理向精致型管理转变
4、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、服务型管理转化
二、高品网格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介绍
1、平台组成:居民端-微信互动服务平台,网格员-移动端app、后台系统(部分管理权限),统筹及监管人员-后台系统总权限、大数据可视化决策平台
2、平台后台系统:平台是以网格为区域范围,以事件是管理内容,以网格员为责任人,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,实现政民互动,部门联动,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。“社区有网,网中有格,格中定人,人负其责”。网格化正在打破原有的“条条块块”,一种革命和创新,很可能是一轮电子政务、电子党务的发展方向。
3、平台移动端:通过手机终端可随时随地进入系统,实现民情日志、事件上报、任务办理、信息浏览、跟踪反馈、评价打分等功能。满足广大网格人员和领导日常需求。
4、微信互动服务平台:居民可通过微信互动服务平台进行业务的申报,事件的申请等,为居民提供一个反馈诉求的渠道,让百姓参与并监督社会管理的工作中来。通过互动服务平台,居民可以随时发表看法及意见和对社会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,反应各类社情民意问题,增强其对城市的认同感、归属感。
5、大数据可视化决策平台:大数据可视化决策平台,可将难懂,复杂的数据,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,依托于图标,柱状图等,直观的表现在决策和监督者的面前。为事件决策和调度指挥提供更多的依据。
高品网格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